丰县曾经是一个传奇。
一群满怀激情的苏北人用10年时间将一座国家级贫困县的产业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让“中国最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的响亮名声路人皆知。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面对市场新常态的严峻考验,丰县并未搭上发展快车,却陷入了一个自己都看不懂的转型升级怪圈:明明招招卖力,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甚至南辕北辙,虽然不轻言放弃,也试图通过变革寻求出路,但屡败屡战下的坚持看起来更像是不明所以的迷茫。
丰县怎么了?曾经占据国内电动三轮车市场半壁江山的霸主,面对同处一隅金彭、宗申的爆发式增长,反而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初心,仅在辗转徘徊中期待下一个风口的来临。但是,即将触及产销量“天花板”的中国电三产业,还会再给丰县一次翻身的机会吗?
抓住风口的猪
做一只猪十分简单,但要做一只抓住风口的猪很难,然而丰县人在本世纪初一次不经意的小试牛刀,却从根本意义上颠覆了国内电动车产业格局,铸就了十余年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2001年,一名叫做康云清的丰县人历经多方努力,终于在创业两年后,成功组装出当地第一辆电动三轮车。这辆脱胎于人力三轮车平台的老年休闲代步车型,将电动三轮车这一概念引入到普通消费者生活中,尽管瑕疵不少,但有幸购得此物的消费者却视若珍宝。
正因如此,彼时正苦苦寻觅投资方向的一批老板将企业家当与未来发展重重压在了这一筹码上。事实证明,这次颇具勇气与魄力的选择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越滚越大的财富雪球,更为丰县经济产业发展寻找到一条极具成长潜力的道路。
3年后,丰县顺应电动三轮车产业日渐红火的发展趋势,在百事利、平安人家、速利达等先驱企业初具雏形之际,于全县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活动,集中市场与政府优势资源,极力引导、扶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动三轮车产业,并斥巨资新建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在此高投入、优政策的背景基础下,大批企业蜂拥而至,一时间,一座座颇具规模的电动三轮车厂房纷纷拔地而起,形成了一条从“一颗螺丝钉”到“一辆新车”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在工业园区不断向外扩张壮大之时,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正慢慢转变为现实。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电动三轮车产业在丰县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生产企业由2005年时的14家,迅速增长到45家;年销售产值由2004年的2亿元,飙升至10亿元;市场份额占据全国电动三轮车市场的80%……丰县这片一无产业基础,二无原材料优势,三无强势企业的“三无之地”,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春天,电动三轮车产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引领丰县县域经济走向复苏,拥抱繁荣的排头兵。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原江苏省委书记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徐州市委书记徐鸣及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去到丰县视察指导,并由此带动多项电动三轮车产业激励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从另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井喷式局面。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摩托车行业遭受重创,产销量萎缩下滑,但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高速发展态势,产销量全线飘红,全年生产电动三轮车203万辆,比上年增长23%;实现销售收入50.6亿元,创利税4.5亿元。
“丰县电动三轮车近年来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这与燃油价格攀高、环保要求增强、城乡道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一系列大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县委、县政府适时抓住市场机遇,广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积极扶持全县电动三轮车的生产,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时任丰县县委书记赵保华对于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的崛起如此评价。
2010年,首届中国丰县电动三轮车展销会暨中国电动车城开业庆典盛大举行,来自丰县本地及国内众多知名电动三轮车企业前来参展,会议期间达成投资协议和合同项目共计12个,涵盖整车生产与零部件配套产业,投资金额超过7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数额在彼时的国内三轮车展会中极为罕见,但丰县却凭借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吸引了国内很多企业前来安家落户,其综合实力与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更有很多人喊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及研发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配件集散地”这一口号,一时间,丰县成为行业内交口相传的高频热词。
丰县为何成功?在目睹了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后,许多人心中都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事实上,丰县并不是第一个涉足三轮车产业的县市,也并没有任何先天的基础优势,但就是凭借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劲儿,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回首十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寻觅出丰县电三产业蓬勃旺盛的“基因密码”。
1.宽松的政策平台。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江苏省于同年4月7号下发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提出江苏省要以国家示范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企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研发包括电动专用车在内的重点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重点打造包括徐州在内的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并且已经将丰县电动车产业确定为“江苏省电动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和“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给予丰县在生产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扶持,同时,丰县作为江苏省重点扶持基地,对相关企业在土地指标、金融贷款、科技经费、技改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并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大对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做大电动车专业市场,打造国内知名品牌。
2.健全的产业体系。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上、下游配套体系基本完善,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已形成一套完整体系,产业链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电池、控制器、充电器等核心配件丰县企业均可以自主设计、研发生产,产品具备价格和规模优势。丰县拥有300余家国内知名配件生产企业的直销点,涉及到电动三轮车所有零配件,不出丰县范围便可以配齐、配全,而投资2亿元、占地105亩,集住宿、餐饮、仓储、展示、销售、信息发布、物流等于一体,功能完善、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电动车配件市场——中国电动车城的投入运营,进一步健全了电动车市场体系,强化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
3.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区,地理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徐济高速、丰沛铁路的建成和复新河航道提标升级改造的完成,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良好的区位是丰县巩固在全国的产业地位,并向更高产业层次迈进的优越条件,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道路条件日益改善,同时在国内外能源资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轻便省力、环保节能、价格适中的电动车将在国内外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县的电动三轮车销往苏、鲁、豫、 皖、冀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网点近万个,在占据全国近65%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已率先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至菲律宾、孟加拉国、俄罗斯等国。同时,丰县对电动车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上规模、扩大产能,把电动车业打造成立足丰县、辐射全国的重要主导产业,充分巩固和发挥丰县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及研发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电动三轮车配件集散地作用。
4.雄厚的研发实力。丰县鼓励、扶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为企业举办电动车技术培训班,培养技术人员,指导产品研发,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丰县拥有江苏省轻型电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拥有高校、科研院所设在丰县的多个研发中心,这些平台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使得整个产业获得了良性发展。比如,丰县电动车研发中心的研发企业中创科技公司研制成功的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等电动车充电设备,可以自动辨识充电电池的功率并调整充电状态,并计算充电电量,在国内技术上处在领先地位。车架、车厢、控制器等核心配件的自主设计、研发生产正是丰县电动三轮车蓬勃发展的关键。
丰县抓住了中国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壮大的绝佳良机,并以此为契机,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将电动三轮车产业作为本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花费数年时间培育,终于将丰县电三产业成功推往市场,走向全国。
成绩固然可喜,但繁华表面下隐藏的暗流涌动,却给丰县出了一道令人十分头疼却不得不解决的难题,而这也成为丰县电三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
后发制胜的逆袭
2009年,就在丰县还沉醉在其华丽的增长数据和庞大的资本涌入之中时,相距一百公里以外的徐州市,淮海与金彭两大企业正慢慢拉开属于他们登场表演时刻的序幕。
淮海与金彭的三轮车产业起步时间并不算晚,但由于初期技术实力较弱,平台受限,且缺乏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与产业集群带动,两个企业在发展初期的三至五年内,表现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翻不起浪花。然而,潜心摸索的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在不断进取中寻找到一条真正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这条路,有别于丰县模式。
淮海集团于2004年与宗申产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宗申产业平台的开放性与独创性,吹响进军三轮车产业的嘹亮号角。在经过前期基础铺垫、网络开发、渠道扩充等工作之后,淮海集团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6年,旗下江苏宗申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形成30万辆的年产能力,其系列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2009年,江苏宗申公司工程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正三轮摩托车工程技术中心”;2012年,江苏宗申四期工程竣工投产,总占地1500亩的淮海宗申产业园初具规模,具备年产各类小型车辆200万辆的生产能力;2013年,淮海集团与宗申产业集团再次签订新一轮20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两大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江苏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而同处一隅的金彭车业同样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08年,金彭于行业第一家巨资兴建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汽车工艺标准的金彭阴极电泳涂装线顺利竣工投产;2009年,金彭实现产销量翻番目标,销量蝉联全国第一,同时签约明星曾志伟成为其代言人,走上了品牌扩张之路;2010年,金彭产业园顺利竣工,形成40万辆电动三轮车的年产能,规模化发展态势初具雏形;2015年,金彭年会在云南昆明盛大召开,凭借着120万辆的年产销量,金彭成为行业首家单品牌年产销量破百万的电动三轮车企业,再次蝉联行业第一桂冠。
近五年来,淮海集团与金彭车业两大企业以近乎“疯狂”的发展态势,利用行业优势资源,不断扩充实力,迅速在市场上刮起了一阵强劲之风。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丰县电三产业发展遭遇不明所以的迟缓、停滞甚至倒退,产销下滑,渠道受阻,产品落后,似乎一夜之间,丰县电三产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发展面临瓶颈尴尬。
价格混乱、产品单一、质量较差以及缺乏品牌影响是目前很多人对于丰县电三的第一印象,而这,也与产业在初期时的盲目扩张密不可分。丰县虽然进入电三产业时间较早,也拥有第一辆电动三轮车诞生地的美誉,但由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其在规模化运营和走向全国市场时出现了极大阻碍,在没有其他优势的背景条件下,丰县电三企业无奈纷纷将价格作为“杀手锏”,利用低于市场平均的价格差,迅速解决了市场开发与进入的难题,而在尝到甜头之后,丰县企业更将此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跟进,一时间,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丰县产品,鱼龙混杂,秩序紊乱。
价格上的低廉优势尽管在短期内让丰县企业解决了渠道铺设的难题,产销量也一度出现井喷式增长,但同时也埋下了不小隐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过于将价格因素作为追求标准而忽略了生产成本与产品质量,而不得不通过在制造工艺、原材料选取等方面退而求其次,才能保证产品价格优势,这无疑于是一把高悬在企业头顶上的达克摩斯之剑。
尽管如此,以“价格换市场”为核心的竞争模式仍然未能存活许久,随着消费意识的变化,品质、品牌、服务正逐渐成为影响购买的主流因素,这既表现出行业成熟稳定的一面,也宣告着丰县企业此前花尽心思的努力付之东流。不仅如此,丰县企业在价格战中表现出的种种缺陷,也给自己好不容易打造出的金字口碑蒙上了一层厚厚灰尘。实际上,丰县电三企业在形成一定规模体量的时候,并没有摆脱作坊式小本经营的落后思想,没有在产品技术和市场培育上做足功夫,反而兵行险招,将筹码压宝在价格这两个字上,而最终收获的也只能是独自吞下的苦果。
平心而论,丰县现在仍然处于国内电动三轮车产业的主流地位,但影响力已然大不如前,处在江苏宗申与金彭车业的光环笼罩下,除了那虚高的产销量与产值,其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已经与领军企业拉开一定差距,这一点,与河南偃师三轮车产业何其相似。有趣的是,偃师与丰县都曾经以产业集群模式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投资兴业,凭借着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迅速实现产销量高速增长,却都在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而原本远远甩在身后的竞争对手,又依靠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全面赶超,前后落差,令人深思。
2012年,国内电动三轮车企业年产销量的前十位排行榜中,以百事利、平安人家为代表的丰县企业已然滑落至榜单末尾,并且这一排名延续至今。
下一个路口
丰县电三产业所表现出与行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低迷,与其竞争方式的简单粗暴、急功近利有着很大关系,而在电三产业近三年的井喷式行情中,淮海、金彭、小鸟等企业的崛起,更像是给曾经依赖政策资金扶持而无忧无虑企业的一记耳光,不响,但疼。那么,作为开创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模式先河的丰县,下一个路口又将在哪里?
“丰县是省级贫困县,但贫困不代表没有后发优势,我们有信心把丰县的电动车产业园做成国内实力最强、环境最优的产业集聚区,也有信心能引领丰县乃至全国电动车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丰县县委书记邱成表示,“世界电动三轮车、电动专用车看中国,中国电动三轮车、电动专用车看丰县”。再出发,信心来源于哪里?
据悉,丰县将以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动三轮车产业升级优化、引导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式方向发展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打造知名品牌,做大企业规模,细化产业分工,推进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类型,推动产业向生产集约化、产业集群化、产品系统标准化的发展目标迈进。
1.实现品牌化发展。产业区域品牌是区域内所有企业发展的共同资源,代表着区域地方化生产体系的竞争力。丰县将坚持以“百事利”、“速利达”、“富尔沃”、“平安人家”、“康尔斯”等核心企业为依托,以企业现有知名品牌为纽带,根据电动三轮车的功能类型、销售的对象区域不同,细化产品的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树立产业区域形象,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2.实现规模化发展。在丰县实施电动车产业振兴计划,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提升规模效益、集群效应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选择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整车及配件生产企业,进一步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生产要素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兼并、联合,使之快速扩张,形成规模。
3.实现创新型发展。一方面,丰县将坚持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与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争取国家、省、市科技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县级财政和科技部门对县域有一定规模,发展趋势较好的龙头企业在申报专利、品牌、商标和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为企业发展引进所需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使丰县成为科技人才发展的“洼地”和“集聚地”,从而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另外,注重战略性产业规划和布局。由政府和电动车协会做媒,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形成资本雄厚的龙头企业。或者引进战略资本,确保达到国标新门槛。
4.实现系列化发展。目前,丰县企业主要以生产休闲电动三轮车为主,走的是差异化发展道路,抓住了市场机遇,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是,随着市场进一步的扩大,企业大量的涌入,
大只500轻骑世纪风产业竞争、市场竞争、行业“洗牌”在所难免。这就需要鼓励企业在做稳、做专、做精、做大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地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不同的新产品、系列产品,使丰县不仅能够生产传统休闲型、载货型电动三轮车,还可以生产电动自车行、多功能车、太阳能电动车、电动四轮代步车等一系列的产品,来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大只500平台注册提高竞争力,引领市场发展。
5.实现产业化发展。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链虽然已经形成,配套体系也基本完善,
大只500平台首页但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程度还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大只500注册网站有没有市场自身发展往往受制于上游产品供应的制约。根据市场需求,丰县将积极引进、培育此类企业,提供便利、便捷的服务,让企业安心、放心进入丰县,参与、支持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的发展,实现共赢。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趋势,丰县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一揽子转型升级措施,虽然看似字字珠玑,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流于形式的官方色彩和隔靴搔痒的解决办法,或许在这个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
迷茫徘徊的企业与操碎了心的政府,丰县电三产业的未来并不明朗,产业集群模式再次遭遇到客观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猛烈冲击而备受争议。2014年,国内电动三轮车年产销量逼近800万辆,虽然丰县电三在行业内仍然拥有一席之地,但较低的产品附加值与较差的品牌形象还是让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甩开淘汰。丰县,这位曾经在行业内叱咤风云的霸主,已经跌落神坛,而下一个路口,对于迷茫辗转的丰县电三产业而言,仍然是个谜。